華人社會的「冬至」
古云:「冬至大過年。」意即冬至跟過年一樣重要。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視冬至,這一天,日最短;夜最長;天最黑。因此,冬至意味著陰陽轉化、萬象更新之始。
冬至代表著迎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,除了是季節交替、農事轉換的轉淚點之外,古人也相信,冬至是人體陰陽氣血的轉變時機。因此,冬至不僅僅是吃湯圓,也是歲末回老家進補、與家人重聚吃團圓飯的節日。
瞭解習俗,傳承文化
由漢朝開始,冬至不僅是農曆節氣,更是節日。冬至會舉行慶典儀式,官員放假;民間休市。
冬至是古代新年的開始,自古都要祭天以添歲。而且,一年四季中,冬天為人類最容易自然死亡的季節,因此自古以來人們皆將年視為關,稱為「年關」,並以吃湯圓做為「添歲」。
「冬至」也是廟宇寺院的重要節日
古人們將春夏降雨、大災洪荒視為神靈所為,因此特別重視祭祀活動。冬至便是古人娛神祭天的盛大節日。冬至時,佛教寺院會舉行祭祀法會,祭天祭祖,以求國泰民安。
台南市著名的保濟宮便有每年冬至「送火王」的習俗,並於近年由台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登錄為「市定民俗」。「送火王」又稱作「火醮」,象徵著驅趕火鬼,是為保佑當地居民免遭火災的習俗,儀式在每年冬至的前一晚舉行,藉此消弭火災,現已綿延百年以上。
參考來源
- 台南市將軍區保濟宮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uchigung/
- 風生活新知